儿童成长过程中,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有批评教育和表扬教育两种。大多数父母只采取一种方式,要么在孩子犯错误时严厉批评,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;要么积极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,加强他们积极行为的出现。
如何正确教育孩子?家长要客观批评,具体表扬
两者都有一定的成就,对儿童的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,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,但只能涵盖一方面的内容。所以有些家长会一起采用两种方法,但大部分都掌握不了程度。
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一样的。每次他们想到有话要和孩子说,他们都明白良好的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,他们都想成为孩子的老师和朋友。
可以等事情真的发生了,几乎绝大多数父母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,在外面脾气温和的人,或许回家后,面对孩子很容易失控。事实上,这是因为大多数父母的情绪,并非来自于孩子,而是生活,工作,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压力。
父母都想在教育孩子时尽量理性,可常常是这样的情景:孩子犯的错误,总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来教育他们,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错误;可当他们表现良好时,却只用一句话就能带走。
作为父母,我曾经想过这种批评和表扬的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,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什么影响。
每天都知道玩,如果把玩的一半精力放在学习上,肯定会考第一。看看隔壁的孩子,哪个不是最好的?再看看你。认为相似的语言在每个家庭都有,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耳熟能详,在这段话之后,往往会有很多种语言贬低孩子。
父母可以想象,这种激烈的批评教育方式,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?
产生自卑
心理学家苏珊·福沃德曾说过: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,父母是世界的中心。
父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,也是一切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源泉。家长的表情、态度、语言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有很大的影响。
家长的一句奖赏,甚至是点头微笑,都能让孩子瞬间充满自信,有勇气面对困难。取而代之的是,如果长期受到父母的批评,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怯懦,也会下意识地否定自己,对一切都没有决心。
影响亲子关系
如果父母在孩提时代给孩子太多的批评和负面态度,孩子当时不会有太多的反抗,但会造成伤害,进入潜意识。
当他们逐渐长大,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后,就会有自己的判断,此时就会开始厌恶父母的教育方式,反抗也越来越严重,长此以往会影响亲子关系。
遇事难以与父母开口,一切事情都不愿与父母分享,甚至会敷衍搪塞父母,严重的话还会产生抵抗心理。
个性懦弱胆小
长期的批评会使孩子失去信心,每天都能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否定,他们也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了。当遇到困难时,他们往往会选择退缩,不愿意鼓足勇气去尝试,害怕失败,不断否定自己。
做一切事情的时候,都会采取稳定的政策,宁可不知道现在的生活,也不尝试一次,最后放弃很多可以抓住的机会。
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通过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。只有长期批评,孩子才会自卑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以前没有开朗自信,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。
因此父母要把握好批评与赞美的程度,能让孩子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,变得更好。
夸耀具体
那个孩子的健康是父母常说的宝贝,你真棒、真厉害等类似语言,认为这样可以加强孩子的良好行为。但是这种方式对孩子来说很难理解,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方面表现得好,更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努力。
因此,表扬越具体越好,他们就越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,形成一个记忆点,从而使每一步都变得更好。
当然,不要随便夸孩子。只有当他们真的有好的表现时,他们才能表扬他们。如果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表扬他们,他们将来可能需要更多的表扬动力。
并且表扬要实事求是,表扬事物本身,什么点做得好就具体指出,切不可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而随意捏造事实。小孩有优点,赞优缺点,在小孩犯错误的时候,父母也要把握好,才不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。
批评要合理
假如小孩做错了,一定要跟小孩说清楚其中的道理,要有客观的分析,才能让小孩明白事物本身的对错。别为了让孩子长记性,随便夸大事实,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能接受,不能对父母的教育产生赞同。
当然,要注意态度和语言,控制好自己的情绪。千万不要说伤害孩子的话,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批评是对事物讲道理,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,而非情感的宣泄和生活的攻击,否则最终的结果肯定不会令人满意。
表扬与批评都有一定的界限,父母只有把握好其中的程度,才能教育出最理想的孩子,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占上风,要时刻保持理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