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和自杀的报道越来越频繁,这不禁让人们思考孩子的心理健康到底发生了什么?
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是学业压力、学生分歧、老师的责骂、家长的不理解和未来的失落。
“青少年抑郁症”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,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。
如今,在医院心理科,抑郁焦虑患者的年龄越来越低,青少年心理患者的比例也在上升。
今天,我们想帮助你“青少年抑郁症”形成初步认识,教会家长识别孩子的心理状态,并为家长提供指导建议,帮助孩子摆脱抑郁。
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?
根据流行病学调查,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5%,目前我国12-18岁青少年约1亿人。
根据目前的发病率,患抑郁症的青少年总数约为500万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个问题可能更直观:也就是说,每一个25人的班级,经常会有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。
所以作为家长,如何观察孩子的情绪?青少年抑郁症怎么办?
青春期的情绪很丰富,也很不稳定,起伏很大。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出现了“抑郁”“焦虑”“难过”等情绪很常见,也很正常。
但是,这些情绪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,不会给行为和功能带来明显而持久的变化,也不会导致自杀行为。
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是短期抑郁,还是长期改变。
发现孩子出现:
情绪低落、兴趣下降、缺乏快乐或性格变化持续一两周,从开朗到内向,不愿意与人交流,食欲变化,不愿意进食,体重明显波动,暴饮暴食,或情绪不稳定,睡眠减少,无法入睡,睡眠不真实,噩梦和早起都提醒孩子可能有情绪问题,需要去医院及时诊断和治疗,但我们无法得出这些问题一定是抑郁症的结论。
因此,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精神科进行诊断,需要专业医生对孩子进行专业的精神检查和综合评估,最后做出明确的诊断。
孩子确诊抑郁症怎么办?如何帮助孩子?
如果孩子有患抑郁症的风险,或者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,那么父母的合作水平通常与孩子的治疗难度成反比——
父母越愿意积极帮助孩子治疗抑郁症,孩子的病情就越容易得到缓解。
所以,父母能为患有抑郁症的孩子做些什么呢?
及时就医,按照医嘱服药
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干预。
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药物改变大脑中的递质水平,而心理咨询则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调节情绪,通过心理方面应对客观困难。
抑郁症临床上可分为重度、中度和轻度,由精神科医生确诊。
尽管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,但具体到个案,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。
而且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及时就医,严格按照医嘱服药,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。
保持稳定的情绪
孩子得了抑郁症,父母肯定会有焦虑、悲伤的情绪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
不过,如果父母先乱了神,这种焦虑可能会传递给孩子。
所以,父母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,照顾好自己的身心状态,为孩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。
多听,多理解,少说教
预防和指责儿童因抑郁而产生的一些负面行为、情绪或态度。
多听,多表达理解,但不要刻意去激励。
在开放、平等的对话中,尽量与孩子讨论抑郁症的症状,并给予理解和支持,让孩子明白,Ta不是孤独,而是家人关心的。
当这些情况发生在孩子身上时,及时就医
当你情绪低落、失眠、食欲不振时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;如果你话少,悲观,对事情不感兴趣,你应该及时去看医生;如果出现疼痛,应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