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%以上.焦虑症发病率为4%,其中焦虑症发病率为4%.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%,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%。年龄较大或生活在发达地区的男孩患病风险较高。
父母应该如何判断孩子的心理问题?
又该如何干预?
接下来,健促君将与家长聊天
儿童心理健康的事情
都是这样长大的
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?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,以前追求生理和安全需求,现在追求归属和尊重。
儿童一代的心理需求有所改善,但许多家长没有意识到他们仍然在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抚养孩子,或者因为缺乏知识和方法而无能为力。
如果孩子不能从父母和学校学会如何缓解压力,如何接受自己,沉积各种负面情绪,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,就会在我们眼里“心理脆弱”。
家长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入手
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
01生理变化
发现孩子不想吃东西,暴饮暴食,吃完后呕吐,失眠早醒,内分泌失调等。
02情绪变化
发现孩子从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。
03行为变化
发现儿童的行为与以前明显不同,或者在行为上具有攻击性。
04学业变化
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听不进去,甚至厌学。
05人际关系变化
发现孩子没有朋友,或者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,要注意。
一般来说,孩子出现其中一个问题两周以上,家长要正视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可能性。
除了及时就医
父母还能做什么?
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与家庭环境有关,还可能影响儿童体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儿童的情绪。因此,父母必须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,发现异常,及时就医,也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整。
健促君给家长们带来了以下五个小提示,帮助家长做好孩子的情感疏导:
01画脸谱游戏
让孩子们画出今天的情感化妆,这样父母就可以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绪状态,什么快乐或愤怒的事情。在孩子完成绘画后,与孩子交谈,帮助孩子表达情感,认识情感。
02鼓励孩子外出锻炼
长期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,爱运动的孩子,往往可以通过锻炼更快地缓解心中的负面情绪,更加活泼开朗。
03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活动
为了满足孩子旺盛的精力,家长不妨尝试在家里为孩子开辟一个休闲娱乐的角落,让孩子在这个角落随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让孩子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一些控制感。
04良好的家庭氛围
家庭幸福水平与孩子的心理状况成正比。因此,父母双方也应该和睦相处,冷静地沟通问题,给孩子一个来自家庭的积极信号。
05最关键的事情:多陪伴,多沟通
不管你的工作有多忙,别忘了留出时间陪你的孩子。建议家长仍然可以每天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轻松的事情,看动画片或阅读轻松愉快的书籍,以增进感情,建立积极和谐的亲子关系。